咳喘病
咳喘病医案-2: 小青龙汤外寒内饮 姓名:吕性别:女年龄:56岁 初诊:09-20 主诉:干咳20余天咽喉不适容易出汗偶有气急 现病史:患者近3年来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干咳,咽喉不适有异物感等症状,20余天受风寒后复发,动则汗出,偶有气急,平时畏寒,情绪不畅,今来门诊就诊要求中药治疗。刻诊干咳咽喉不适,偶有气急,无胸闷、胸痛、心悸等,胃纳二便正常。 既往史:有咳嗽变异性哮喘病史3年,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。 体格检查:血压20/78mmhg,心率72次/分,呼吸20次/分,体温36.9℃,神志清,心律齐无杂音,双肺呼吸音清,未闻及哮鸣音,腹部软无压痛,唇无紫绀,苔薄白,舌下络脉无怒张,脉弦。 中医诊断:咳嗽病 中医症候:外寒内饮痰气互结 治则:温肺化饮行气化痰 方药:小青龙汤加减 处方:麻黄9g五味子5g姜半夏9g茯苓5g干姜6g炙甘草6g炒白芍9g桂枝6g细辛3g桔梗9g姜厚朴5g余甘子9g瓜蒌皮30g陈皮9g 四帖,水煎服,日帖,早晚饭后40分钟分温服。 二诊:-9-24患者服药后诸症明显好转,大便稀日3-4次,苔薄白脉弦,原方改瓜蒌皮5g,加炒白术5g续服5帖以资巩固。 讨论: 病人有咳喘表证,气急、脉弦有饮,辩证为外寒内饮证,拟以小青龙汤(麻黄芍药干姜细辛桂枝五味子甘草半夏)加减,四剂后二自述诊咳喘好转,大便稀多年、多汗、畏寒。辩证脾阳虚证,拟原方加麸炒白术5克,取苓桂术甘汤方意,温脾、利水、止泻。 二诊时患者自述服药后诸症明显好转,大便稀日3-4次,原方炒白芍与瓜蒌皮有通大便的作用,但还是需要炒白芍制约麻黄、桂枝温燥之性,故瓜蒌皮用量减半,加炒白术5g取其健脾燥湿之功,续服5帖以资巩固。 2喘病射干麻黄汤合杏苏散 姓名:金性别:女年龄:68岁 初诊:-09-26 主诉:气急反复30余年,近20余天,喉间有哮鸣声,口干,痰少色淡。 现病史:气急口干不欲饮,畏寒畏风,胃纳二便正常。 既往史:有支气管哮喘病史季节性秋冬发。否认疫区及境外拘留史。 体格检查:苔薄黄脉涩,面色不华 中医诊断:喘病 中医症候:咳而上气 治则:疏风散寒平喘止咳 方药:射干麻黄汤合杏苏散加减 处方: 紫子0g姜半夏9g茯苓5g炙甘草9g炙麻黄9g射干9g炙款冬花0g陈皮0g姜厚朴5g杏仁9g木蝴蝶3g桔梗9g瓜蒌皮30g北柴胡24g荆芥炭9g海螵蛸5g五味子9g红枣5g干姜6g细辛3g生石膏30g七帖,水煎服,日帖,早晚饭后40分钟分温服。 二诊:0-3去干姜、海螵蛸、荆芥炭(出血症状)加黄芩去热,去木蝴蝶加蜜紫苑9g化痰止咳,继续服七贴以资巩固。 讨论: 患者秋冬季节性复发喘病,属外感凉燥,肺失肃降,痰湿内阻所致。其脉不浮反涩,涩主血少,不可大汗,用杏苏散轻宣凉燥,理肺化痰。。针对患者喘病有痰且喉中有哮鸣音的特点,治以射干麻黄汤加减。患者-0-3患者二诊去干姜、海螵蛸、荆芥炭(出血症状)加黄芩去热,去木蝴蝶加蜜紫苑9g,继续服七贴以资巩固。 3小柴胡汤、小青龙汤合过敏煎加减 姓名:何性别:女年龄:56岁 初诊:-0-8 主诉:咳嗽,夜间咳嗽。 现病史:哮喘病史二十余年,每年发作,每次发作咳嗽持续一二各月,曾用激素吸入剂治疗,开始有效,过几天作用不明显,有花粉等过敏史,平常常吃过敏药。认疫区及境外拘留史。 既往史:否认疫区及境外居留史。平素体健无殊。 体格检查:苔薄黄舌红干,脉沉,面色红润 中医诊断:咳嗽病 中医症候:肺阴不足证 方药:小柴胡汤、小青龙汤合过敏煎加减 处方: 火单苦杏仁9g浙贝母9g姜半夏9g姜厚朴9g柴胡9g黄芩9g陈皮9g醋五味子9g麻黄6g瓜蒌皮5g桔梗9g桑白皮2g蝉蜕5g乌梅6g余甘子6g蜜甘草6g干姜6g七帖,水煎服,日帖,早晚饭后40分钟分温服。 二诊:-0-3自述药后咳嗽好转,夜间咳嗽已无,口干,白天偶有喉咙发养干咳。加北沙参9g续服七贴以资巩固。 讨论: 患者苔黄、舌红干,夜间咳嗽,阴虚内热,辩肺阴虚证。咳嗽、脉沉,责当有饮。寒热错杂,拟以小柴胡汤调胸中寒热,浙贝母、瓜蒌皮滋阴润肺;合小青龙汤逐饮止咳;针对体质及瘾疹证加过敏煎。二诊时患者咳嗽好转,夜间咳嗽已无,仍有干咳,因此在原方基础上加北沙参9g养肺胃之阴。 4小青龙汤合过敏煎加减 姓名:诸葛性别:女年龄:28岁 初诊:0-6 主诉:咽痒咳嗽20余天。 现病史:胃纳正常,大便不成形,平时畏寒。 既往史:无疫区人员接触史,末次月经-0-08,酒精过敏史。 体格检查:苔薄白舌暗红脉沉,划痕过敏。 中医诊断:咳嗽病 中医症候:外寒内饮证 治则:温化寒饮理气宽中 方药:小青龙汤合过敏煎加减 处方:麻黄9g桂枝8g炙甘草8g茯苓5g姜半夏9g陈皮9g姜厚朴5g银柴胡9g五味子5g乌梅6g蝉蜕6g酒萸肉5g干姜6g七帖,水煎服,日帖,早晚饭后40分钟分温服。 回访:患者药后自述五贴药后咳嗽已止,剩余两贴未再服用。 -0-3再次反馈,咳嗽已止,未再复发。 讨论: 患者素体畏寒、便稀,脾阳虚衰,水湿内停。外寒勾动内饮生咳。拟以小青龙汤合过敏煎加减,祛寒逐饮,缓解过敏。患者反馈五贴药后咳嗽已止,未复发。 5止嗽散 姓名:黄性别:女年龄:70岁 初诊:-26 主诉:头晕、干咳、咽喉有痰、咳痰不爽、耳鸣一周 现病史:头晕干咳胃纳欠佳二便正常。 既往史:有糖尿病史,有突发性耳聋史,有高血压病史,有腰椎间盘突出。血压50/70。 体格检查:面色红润,苔薄黄,脉浮涩。 中医诊断:咳嗽病 中医症候:咳嗽痰湿蕴肺证 方药:止嗽散 处方:醋五味子5g姜半夏9g黄芩9g桔梗9g陈皮9g姜厚朴9g甘草6g蜜紫苑9g蜜款冬花9g天麻9g煅牡蛎30g先煎荆芥9g瓜蒌皮8g余甘子5g枇杷叶2g火单苦杏仁6g干姜3g柴胡9g七帖,水煎服,日帖,早晚饭后40分钟分温服。 复诊:-2-03,自述药后咳嗽已止 讨论: 患者脉浮兼有头晕、咳嗽、咳痰不爽属风邪犯肺,表证未清,又苔黄、耳鸣,考虑邪已入半表半里,拟治小柴胡汤合以止咳散加减。 6酸枣仁汤合止嗽散 方女年龄:5岁,2-03初诊 主诉:睡眠不安偶由干咳一个月。 现病史:睡眠不安,胃纳二便正常。刻诊:面色红润苔薄黄脉数。 处方:桑白皮2g甘草6g陈皮9g姜厚朴5g炒酸枣仁25g川穹9g知母5g茯苓5g百药煎3g合欢皮30g荆芥9g葶苈子5g包煎瓜蒌皮5g桔梗9g煅珍珠母60g先煎醋五味子9g七帖 讨论: 根据患者主诉诊断为咳嗽病。患者苔薄黄脉数,虚烦不寐,而无实热症状,属阴虚内热;干咳一个月。辩肺阴虚证。拟治以酸枣仁汤养血安神,合止嗽散方义加减清热止咳。 7小青龙汤加减 王女,35岁,-27初诊 主诉:咳嗽痰少色黄,鼻塞怕风怕冷背部明显一个月,易疲劳 现病史:咳嗽胃纳正常,大便粘滞。 体格检查:面色不华,舌红苔薄白,脉沉涩。 处方: 五味子9g葛根30g桂枝9g麻黄9g茯苓5g炒白芍9g炙甘草6g桔梗9g干鱼腥草30g 姜半夏9g干姜6g陈皮9g姜厚朴5g瓜蒌皮5g余甘子9g望春花9g炒苍耳子6百部9g 七帖,水煎服,日帖,早晚饭后40分钟分温服。 讨论: 患者鼻塞、怕风、怕冷,属外有表寒,咳嗽有痰,脉象沉涩,属内有痰饮。辩证痰饮证,外寒内饮拟治以小青龙汤加减。 8葶苈大枣泻肺汤合二陈汤合小柴胡汤加减 姓名:方性别:男年龄:76岁初诊:2-28 主诉:气急痰少色白口苦加重一周 现病史:口苦气急咳嗽,胃纳欠佳,大便日一次。 既往史: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。 体格检查:面色红润,苔薄黄脉浮。 中医诊断:咳嗽病 中医症候:痰湿蕴肺证 治则:清热化痰 方药:葶苈大枣泻肺汤合二陈汤合小柴胡汤加减 处方:牡丹皮9g黄芩9g陈皮9g丹参30g余甘子8g浙贝母9g蜜甘草6g大枣5g葶苈子5g包煎茯苓5g麻黄9g桑白皮2g柴胡9g桔梗9g姜半夏0g姜厚朴8g 七帖,水煎服,日帖,早晚饭后40分钟分温服。 讨论: 患者脉浮,咳喘,痰少色白,辩痰湿蕴肺证;苔黄口苦,肝胆有热,辩少阳证;拟治以葶苈大枣泻肺汤峻下逐水,合二陈汤燥湿化痰,理气和中,合小柴胡汤清泻肝胆 9小青龙汤合桂枝汤加减姓名:黄性别:女年龄:83岁 初诊:-0-03 主诉:咽喉不适、干咳三天,偶有鼻寒、咽干 现病史:咽喉干胃纳二便正常。 既往史:面色不华苔薄黄脉涩。 中医诊断:咳嗽病 中医症候:风寒外袭证 治则:解表散寒止咳化痰 方药:小青龙汤合桂枝汤加减 处方:麸炒白芍9g甘草6g桂枝9g醋五味子9g麻黄9g浙贝母9g射干6g陈皮9g瓜蒌皮30g余甘子9g桔梗9g薄荷6后下姜半夏9g茯苓5g葛根30g姜一片枣6个 三帖,水煎服,日帖,早晚饭后40分钟分温服。 讨论: 患者主诉干咳,辨风寒外袭证。有外寒内饮之象,拟治小青龙汤加减散寒逐饮:原方只服三贴主在先解表,意在解表后需取效易方。 0苓桂术甘汤加减姓名:凌性别:男年龄:52岁初诊:2-29 主诉:咳嗽咳痰,伴咽喉疼痛约一周 现病史:患者在大约一周前,受凉后,出现咳嗽,咳痰,无咳血,伴随咽喉疼痛,无畏寒发热,恶心,纳差,无胸痛,无胸闷气急,无呼吸困难,无腹痛腹泻。胃纳二便正常。 既往史:无殊。 体格检查:面色不华,苔薄白,脉弦。 西医诊断:咳嗽高血压支气管炎 中医诊断:咳嗽病 中医症候:水饮内停证 治则:温化痰饮 方药:- 处方:桂枝6g蜜甘草0g生白术20g干姜6g茯苓6g 七帖,水煎服,日帖,早晚饭后40分钟分温服。 2年月4日,随访时患者自述药后咳嗽已不明显。 讨论: 患者主诉咳嗽,属中寒后中虚停饮,今表证已无,面色不华,中阳不足,水湿不化, 应属辩证为水饮内停证,拟治以苓桂术甘汤加减温化痰饮,取仲景“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”的用意。2年月4日随访时患者自述药后咳嗽已不明显。 止嗽散合小柴胡汤加减 姓名:方性别:女年龄:74岁初诊0-07 主诉:咳嗽痰少色白咽痛口苦口干一个月,伴额痛。 现病史: 既往史:支气管炎 体格检查:苔薄黄脉浮 西医诊断:支气管炎 中医诊断:咳嗽病 中医症候:痰湿蕴肺证少阳证 方药:止嗽散合小柴胡汤加减 处方: 黄芩9g甘草8g桔梗9g姜厚朴5g茯苓5g射干6g姜半夏0g浙贝母9g醋五味子5g陈皮9g麻黄9g百部9g瓜蒌皮5g枇杷叶2g桑白皮2g干姜3g白芷9g柴胡9g葛根30 七帖,水煎服,日帖,早晚饭后40分钟分温服。 讨论: 患者口苦口干苔黄,咳嗽痰少色白咽痛额痛,辨痰湿蕴肺证,拟治以止嗽散宣肺利气,疏风止咳,合小柴胡汤清泻肝热,防肝木反侮肺金。 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合二陈汤加减 姓名:金性别:女年龄:7岁 |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muhudiea.com/mhdtx/8377.html
- 上一篇文章: 鼻咽癌中医辩证与治疗
-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